醫藥行業發展趨勢_分析:醫藥行業結構性機會頻現 |
受處方藥市場招標降價、醫?刭M、二次議價等政策嚴厲程度超出市場預期,新醫改真正進入深化階段。2016年,隨著宏觀經濟有望逐步回暖,大醫改深化背景下醫藥板塊結構性機會日益凸顯,業績穩定較快增長且不乏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公司有望受到資金追捧。 醫改驅動醫療服務領域遍地開花 4月26日,國務院下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部署10個方面共50項醫改工作任務。重點工作包括擴大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全面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壓縮中間環節從而降低藥價,支持和鼓勵建立醫療、醫保、醫藥統一的管理體制,總結完善福建三明改革做法和經驗,在安徽、福建等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推廣。 國家衛計委也于5月11日公布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增加上海等7。▍^、市)開展綜合醫改試點的函》,新增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綜合醫改試點,進一步拓展深化成效。就目前來看,醫改試點省份已擴大到11個省200個城市,進展迅速超出市場預期,由此可看出,“兩票制”(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和三明模式已得到國家層面肯定,未來面向全國推廣已是大概率事件。 其實,自2009年醫改以來,隨著醫藥改革的持續深化,醫藥行業已經度過了快速成長期,醫藥工業迅猛增長勢頭出現明顯下滑趨勢,而這也在相關醫藥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上得到明顯體現。統計數據顯示,在2015年之前,醫藥生物(愛基,凈值,資訊)行業景氣度相當高,一直保持兩位數增加,尤其在2009年、2010年,凈利潤同比增速更是達到36.57%和20.24%,但在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速也回落至7.70%。 “在醫改的后紅利時代,無論是招標降價還是醫?刭M都對行業帶來一定擾動,在無大規模的紅利刺激下,預計行業未來會持續承壓!睂τ卺t藥行業未來前景,相關研究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同時他也表示,“在老齡化、藥品升級的大背景下,行業需求的穩定增長依舊是大概率事件,畢竟從新醫改方向看,現在更看重的是如何提高醫保服務質量! 對于新醫改政策驅動下的結構性機會,上海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趙冰建議投資者從三方面去把握其中的機會,“首先是醫療服務領域,可關注涉及?漆t院的通策醫療(27.67 停牌,買入)、愛爾眼科(32.40 -0.95%,買入);公立醫院改制、并購醫院題材的新華醫療(23.00 -1.58%,買入)、精明藥業、興邦制藥等;其次是商業流通領域,醫改加速推進,三明模式獲國家層面肯定推廣,兩票制推行將使醫藥流通業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如上海醫藥(18.48 -0.86%,買入)、南京醫藥(8.66 -1.48%,買入)等均值得關注;第三是可能存在預期差的領域,如存在“通脹”預期主題的品種、OTC渠道布局良好的企業,以及政策支持的特殊用藥領域。具體的標的有已在海外儲備眼科、第三方診斷、獨立影像中心、輔助生殖等業務的江河集團(10.42 -1.42%,買入),業績步入高速發展期的愛爾眼科等。 國泰君安(17.24 -0.98%,買入)也認為,醫藥服務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這首先表現在宏觀層面:產業結構朝著資產輕量化方向調整;消費需求全面升級。其次是中觀層面:藥品收入的總量壓力(醫?刭M)結構壓力并存,尤其在對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到位的情況下,服務性收入的提高亦成為內生性動力。再者是微觀層面:競爭壓力下制藥企業和醫療機構都需要更高效的生產性服務催生需求;政策導向下,產業資本加大投入以及制藥企業向增長更快的服務業的轉型加大供給。建議關注已經具備延展性經營平臺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迪安診斷(29.60 -2.34%,買入)、泰格醫藥(30.25 -2.26%,買入)、江蘇三友,已經是區域龍頭或布局領先的潛力公司嘉事堂(34.22 -0.12%,買入)、北陸藥業(19.91 -2.35%,買入)、一心堂(20.62 -1.58%,買入)、千足珍珠、湖南發展(12.90 -0.92%,買入)等。 商業流通領域脫穎而出 “三明模式”的核心是“三醫聯動”。3月底,國家醫改專題工作會議中明確肯定“三明醫改經驗”,并要求在醫改試點省份推廣“三明模式”。而受益于政府推廣福建“三明模式”,實行醫藥企業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消除以往過多不必要的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藥品虛高價格,這有利于醫藥商業龍頭企業經營行為。而5月3日CFDA發布的關于整治藥品流通領域違法經營行為的公告,進一步提升了醫藥商業板塊的利好面。與此同時,在5月12日,國內六大藥企如廣藥白云山(23.77 -1.00%,買入)、上海醫藥等也擬出資5億元建立全球采購平臺,期望通過合作互通、降低自有品種的準入門檻,提升六方產品引進能力和議價能力,降低企業采購、運營成本。 據悉,2016年醫改重點工作中無論是醫改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未來都將取消藥品加成)、允許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或零售藥店購藥、各地設立院外藥房的試點(如山東、湖北、上海),處方外流已是大勢所趨,而處方外流這項改革明顯利好區域醫藥流通龍頭。興業證券(7.62 -0.65%,買入)指出,2016年以來關于處方外流、兩票制的政策和事件頻發,從2016年醫改重點工作中也可以看出處方外流和兩票制已是大勢所趨,長期來看,不僅有利于流通區域龍頭,且連鎖藥店龍頭企業也將從中受益,如ST生化(30.11 +1.79%,買入)、博雅生物(58.92 -0.14%,買入)、南京醫藥、雙鷺藥業(28.85 -1.20%,買入)、江河集團等。 |